【人民政协报】燕琴:践行使命 以创新之力托举强国梦想
发布日期:2025-11-14 来源:人民政协报 浏览次数: 27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
连日来,通过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,深刻感受到字里行间所彰显的大国担当与奋进力量,倍感振奋、斗志昂扬。全会系统总结了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,清晰擘画了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蓝图,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。作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,在新时代的科技征程中,我们不仅是成就的见证者,更应成为使命的践行者,以技术创新之力托举强国梦想。
回望“十四五”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,我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。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10万亿元、120万亿元、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,五年年均增长超过5%;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,森林覆盖率提前实现目标,绿水青山正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,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.6万亿元,全球创新指数跃升至第10位,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。
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技术突破正是这一创新浪潮的生动缩影。国产卫星影像实现季度至月度更新,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快速推进,1∶5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全部陆地国土,1∶1万数据覆盖超过70%陆地国土,且动态更新;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,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被纳入11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,定位精度从米级跃升至厘米级,授时精度达到纳秒级……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,既彰显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步伐,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与厚度。
全会深刻指出,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。而制度优势正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障。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局面,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%左右,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充分印证了党中央战略决策的正确性。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保障了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有效避免了短期行为的干扰。这一制度优势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中体现得尤为鲜明。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,我国才能凝聚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构建起“空天地”一体化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,让我们在回望成就中看清发展逻辑,在分析形势中坚定前进信心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。全会明确提出要“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”“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”,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。
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再出发。四中全会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,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,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勇担使命的责任感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动力,用精准的时空信息服务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,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中勇担时代使命。要聚焦测绘地理信息核心技术攻关,持续推进遥感、北斗、时空信息等技术的融合创新,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向“精准可信、随遇接入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柔性化”升级,助力2035年完成“月球北斗迷你系统”建设。要立足行业本职,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,用“北斗+”、实景三维时空信息等赋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,让车道级导航、精准农业、文旅发展等应用惠及更多群众;以新型基础测绘为支撑,构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“一张图”,为国土空间规划、重大项目选址、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支撑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
来源:《人民政协报》(2025年11月14日 第 9 版)